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吊足胃口 國內外知名火鍋一網打盡

在中國,火鍋在重慶和四川等地叫“火鍋”,在廣東稱為“打邊爐”,在寧夏稱為“鍋子”,在江浙一帶稱為“暖鍋”,在北京一帶則稱為“涮鍋”。

我國的火鍋花色紛呈,百鍋千味。著名的如四川的麻辣火鍋,麻辣醇香,名揚天下;廣東的海鮮火鍋,鈣骨火鍋食而不膩,味美無窮;湘西的狗肉火鍋,享有“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之美譽;北京的羊肉涮鍋風味別致,吊人胃口。此外,杭州的“三鮮火鍋”、湖北的“野味火鍋”、東北的“白肉火鍋”、香港的“牛肉火鍋”、上海的“什錦火鍋”等,也風味別具,誘人饞涎,堪稱為寒冬裏的“席上春風”,為食客們所津津樂道。



四川火鍋

四川火鍋的出現要稍微晚一些,大約在清代的道光年間(1821-1851)才有四川火鍋的出現。經過多方考證,四川火鍋真正的發源地是長江之濱--酒城瀘州的小米灘(現高壩二五廠)。當時,長江邊上的船工們跑船常宿於小米灘(小米灘在當時是四川境內長江邊上的一個很適中的碼頭)。停船即生火做飯驅寒,炊具僅一瓦罐,罐中盛水(湯),加以各種蔬菜,再添加辣椒、花椒祛濕(因為有"菜當三分糧,辣椒當衣裳"之說)。船工們吃後,美不可言(在他們心中),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在長江邊各碼頭傳開了。



重慶火鍋

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起源於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縴夫的粗放餐飲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豬黃喉、鴨腸、牛血旺等。二十年代在重慶江北城發展壯大。最初一般挑擔子零賣小販將水牛毛肚買後,洗淨煮一煮,而後將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塊,於擔頭置泥爐一具,爐上置分格的大鐵盆一只,盆內翻煎倒滾著一種又麻又辣又鹹的鹵汁,於是河邊橋頭一般賣勞力的朋友,便圍著擔子受用起來。各人認定一格且燙且吃,吃若干塊,算若干錢,既經濟,又能增加熱量……直到民國二十三年,重慶城內才有一家小飯店將它高檔化了,從擔頭移到桌上,泥爐依然,只將分格鐵盆換成了赤銅小鍋,鹵汁、蘸汁也改為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乾淨而適合重慶人的口味。



老北京涮肉

老北京山羊肉火鍋其實就是羊肉火鍋。其吃法簡單,但蘸肉片的調料講究,有辣椒油、醬油、味精、醋、芝麻醬、花椒油、香菜、韭菜花、醬豆腐等10多種原料。如火旺湯沸、肉嫩片薄,再就著糖蒜,其味更妙。



肥牛小火鍋

肥牛火鍋起源於60-70年代的美國,歐洲等地,後來在香港興起,90年代由最早由東方肥牛王把正宗的港式肥牛火鍋引入中國內地,單人單鍋的肥牛火鍋才開始出現,許多大火鍋企業也開始轉行,研發其他品種的小火鍋,之後,肥牛火鍋風靡全國大江南北。

肥牛火鍋選用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牛肉,經過天然特殊飼料餵養,肉質細膩,入口滑嫩,實屬牛肉中的精品;肥牛火鍋的調料與一般的火鍋調料有本質的區別 ,它是選用30多種高級調料配製而成,其口味香甜悠長,回味無窮,這也是大眾推崇肥牛火鍋的根本所在。




東北白肉火鍋

白肉火鍋是一種標準的北方式火鍋菜。這種火鍋的高湯為海鮮湯,涮肉為煮成半熟的豬肉片,再加上細粉絲、酸菜,佐料以醬油、蒜泥為主。吃時還可配上蟹肉、血湯,風味濃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