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北京北大紅樓

北京大學紅樓位於市內沙灘北街,為北大老校舍之一,原名「京師大學堂」。

  1918年建,樓為工字形,共4層,大樓通體用紅磚砌成,故稱紅樓。1918年初,李大釗在此創建中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1919年5月4日,北大學生從紅樓出發到天安門舉行了示威遊行。以後,紅樓北面的廣場多次成為北京學生進行革命運動的集合地點。1919年到1920年毛澤東曾在樓內圖書館工作。魯迅任北大國文系教授時的休息室在二樓扶梯對面。許多著名學者和新派人物在這裡講過課。這裡還集中了新潮社、國民雜誌社、新文學研究會、哲學研究會等許多革新團體,《新潮》、《國民》、《每週評論》等進步刊物就在設在地下室的紅樓印刷廠印製出版。如此深厚的歷史和人文淵源,使「北大紅樓」歷經時代變遷而始終令人矚目,成為我國新文化運動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1953年北京大學全部搬到西郊。1984年5月初設置了「紅樓紀念牌」。

  不久前「北大紅樓」又多了一塊牌匾———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紀念館復原了當年李大釗辦公室、毛澤東工作過的新聞紙閱覽室,以及學生教室等。據紀念館負責同志介紹說,在原址復原的李大釗辦公室,基本保持當年的原貌,辦公桌、座椅、桌上的按鈴等據說都是當年的原物。

  新佈置的期刊陳列室展出了20多種由中國革命博物館館藏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期刊、雜誌;新文化運動陳列室,通過90多張圖片、60多件文物,真實地再現了新文化運動的歷史風貌,並形象闡述了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和在中國革命及中國社會發展道路上的巨大作用。

  據介紹,這個紀念館是在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由中國革命博物館籌建的,其辦館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銘記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功績,為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開闢愛國主義教育的課堂。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