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論東方元素的構想 v3

四、中式語言的空間形態:
    中式語言的空間形態按傳統的說法,中規中矩、對稱等邊和空間中軸線的中堂構成是頗有章法的。空間的黃金分割通透,場域的過渡銜接,迴廊的曲徑通幽,漏窗和門洞的造型構成,地氣的藏風與聚氣、空間的取與捨、收與放、實與虛、內與外、陰與陽、開與合、明與暗、藏與露、光與影、冷與暖等,包括空間形態流動和動靜流線走向控制,甚至是空間形態的大小尺度和體量都要符合中式語言運動基本走向。需要提示的是現在的房型結構不是每套都適合做中式的。中式的空間相對要大些,對層高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最理想的有中國原創的建築空間,畢竟中式空間不僅僅是承載的是功能需求,更主要的是承載的是比較濃厚和豐富的語言流動氣息,包括其空間裝載的各類材質在肌理表現上的細節。太小的空間恐怕容量不下中式文化特有的「內存」。
    當然,中式空間形態最溫馨的表現還體現在空間的軟硬表皮顏色關係上,以暖色調為主的空間氣息可能會給人一種飽滿墩實、吉祥如意的感覺;以冷色調為主的空間氣息可能會給人一種外靜內秀的感覺。如果將現代的空間框架去構築中式語言的內核,那就更充滿了空間元素變幻幾率的挑戰性,能夠從容遊走於現代建築結構空間系列而不動聲色地按著空間形態的需求調度合適的中式語言的駐足,可能會提升空間的品質和品位,在中式語言運行節奏排列中產生的運動能量那種只可意會而不能言表的境界是一種怎樣的甘露和美妙?這也許就是中式空間形態探索中留給我們最深刻的東西。
    不過,話得說回來。目前中國現代版的中式設計 探索還真的需要大家去關注、去期待。我不過是拋磚引玉而不情願讓西方人在營造設計東方元素氛圍空間的探索道路上比我們走得更遠。如果說設計也是一種無煙創意產業的話,那麼,我們就更應該重視本土文化設計,而不應該和發達的歐美設計相差甚遠,甚至誤入歧途。坦誠地說:我不得不對於中式空間規劃計劃的研究做一些前期的理論探索,也並非是中國本土上由中國人走得最前面的說法讓大家給予一個熱切的關注。相反,由西向東方向的歷史輪迴轉換也讓國人意識到文化週期率的規律是不可抗拒的。正因為西方人在研究本土文化資源出現週期性的枯竭困惑,他們才轉為開發研究東方文化,從迷失的西方文化徘徊不解的困惑中脫穎而出,中國不僅僅是一個被別人設計的資源大國,還應該是一個設計大國,一個充滿生機和商機的大陸,面對西方設計師和本土設計師同台競技,我們顯然是落後了。尤其是「老外」對東方元素的研究顯然已走在我們前面。中國出現了自身文化相對貧瘠的文化斷層和精神「缺鈣」現象,我們的國民出現崇洋媚外的盲目追求現象,正需要來勢兇猛的西方文化對東方文化的快速滲透和融合的「擊打」或許才能提醒我們,我們雖在經濟改革體制中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但在設計領域的市場競爭中我們卻遠遠地落在了歐美發達國家之後。
    我們沒有理由「恐懼」別人做得比我們更好,按著中國的習俗,按著目前中國家裝設計的快速發展,按著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戰略,後來者居上的動力是不可抗拒的。
    祝願我國的家裝設計健康發展。
返回列表